發展歷程
1993年3月,中國環境標志工作正式啟動。
1993年8月,中國環境標志圖形發布。
1994年5月,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成立;原國家環保局發布首批5項環境標志技術要求。
1995年1月,11家企業的18種產品通過首批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
1997年8月,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環認委)和中國認證人員國家注冊委員會環境管理專業委員會(環注委)成立。
2002年5月,原環認委、環注委、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委員會秘書處及中國環科院管理體系認證中心整合成立中環聯合認證中心(CEC)。
2002年12月,CEC獲得CNCA的認證機構批準證書。
2004年5月,CEC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
2004年6月,CEC頒發了首張中國環境標志(Ⅱ型)認證證書。
2005年 1至4月,中澳、中韓、中日簽署環境標志合作協議。
2005年2月,CEC獲得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
2005年12月,CEC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認可。
2006年7月,CEC獲得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
2006年8月,中國環境標志與德國環境標志(藍色天使)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2007年6月,CEC成為全球環境標志聲明網絡組織(GED)正式成員。
2008年9月,CEC加入全球環境標志網絡組織(GEN)。
2010年11月,首批11家企業的292種型號的產品通過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認證。
2012年4月,CEC承擔國家認證認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61)環境與資源工作組的工作。
2012年11月,CEC代表當選全球環境標志網絡(GEN)理事會成員。
2013年4月,CEC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可持續公共采購倡議(SPPI),并擔任SPPI顧問委員會成員。
2013年10月,CEC上海分公司獲得批準。
2014年12月,CEC廣州分公司獲得批準。
2014年9月,中國環境標志20周年主題活動在京召開。
2015年2-4月,啟動開展天津市、東莞市兩地綠色供應鏈相關工作。
2015年7月,獲得首批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評價機構資質。
2015年10月,中俄、中烏簽署環境標志合作協議。
2015年11月,獲得“中國低碳產品”、“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資格。
2016年6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綠色供應鏈管理創新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6年6月,CEC發布國內首批綠色供應鏈管理與評價系列技術規范,并頒發了國內首批綠色供應鏈評價證書。
2016年11月,中澳簽署環境標志合作備忘錄。
2016年12月,政府綠色采購與綠色消費研討會暨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十周年活動在京舉行。CEC獲得中國印刷技術協會授予的“綠色印刷特別貢獻單位”榮譽稱號。
2017年5月9日,“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項目榮獲“可持續采購領導力大獎”杰出案例獎。
2017年5月16日,經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領導班子會議討論研究,確定環境認證中心管理機制調整方案,與中環聯合認證中心進行合并。
2017年6月14日,作為承辦單位參與召開中日環保高級別圓桌對話會議,同時見證了“綠色消費與綠色供應鏈聯盟”的發起與成立。
2017年11月29日,CEC成立十五周年之際召開“創新引領 助推綠色生產和消費”論壇。會上成立“雙綠聯盟”專家委員會。
2018年4月25日, CEC憑借為國家低碳發展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榮獲“綠色消費與綠色供應鏈創新論壇”'氣候獎'殊榮。
2018年6月9日,由CEC及雙綠聯盟聯合主辦第二屆中日環境高級別圓桌對話會”分論壇。
201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第六次發文提出推廣中國環境標志產品。
2018年9月11日,“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榮獲可持續采購領導力杰出案例獎
2018年10月,CEC黨支部組織開展“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工作。
2018年11月26日,國際綠色采購網絡(IGPN)中國秘書處移交至CEC管理。